抢救室里来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已经出现咳嗽咳痰五天,加重伴胸闷气喘两天,被送进医院的时候人已经出现了嗜睡的状态。我很纳闷:“为什么现在才送到医院来?”
原来老人在30年前便开始出现反复的咳嗽、咳痰,每年都会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病症,每次发作都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种情况越来越重,知道有一天医生给患者下达了明确的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种被简称为COPD的疾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它的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老人被送进抢救室的时候身体内严重缺氧,经皮指脉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70%左右,必须立刻改善氧合,否则老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此时在场的家属只有患者的老伴,一位同样已经年过古稀的白发老人。我努力和老人做着交流:“病人的病情很重,严重缺氧,如果面罩吸氧不理想的话,需要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也不能排除。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年龄和病情,有一点的风险,各种可能都需要告知家属,同时需要签署病危通知单和知青同意书。”
因为老人的听力不佳,所以她并没有完全听明白我的话:“病情这么重呀?是不是快不行了?”
我尝试着让老人联系其他家属,最好让年轻人过来,但是患者的老伴明确拒绝了。曾经多次遇见过这种情况,虽然老人到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但是患者自己依旧拒绝联系家属。他们的理由大多说:子女住的比较远或者子女现在正在上班没有时间等等。我原本医院这对老人仍然是这种情况,可是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我错了,而且对此我竟感觉到一股莫名的伤感。
幸运的是这位严重缺氧,气喘吁吁的老人在无创呼吸机的辅助通气下已经明显改善了症状。但是血气分析却提示着患者存在严重的酸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胸部CT和血细胞分析提示肺部存在严重的感染,电解质检查又提示着患者存在严重的低钾血症。老人的最终诊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低钾血症。
建议患者住院,否则症状不仅难以改善,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甚至死亡的可能。但是面对听力不好反应迟钝的家属,沟通十分费力。我甚至有些气愤:“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子女来医院,为什么非要将家庭矛盾转化为社会矛盾?”
最好护士偷偷告诉我真相:原来老人有一个儿子,但是早在儿子24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出现了截瘫,至今卧床不起。所以老人每一次生病,都没有家属陪同。而最辛苦的便是患者的老伴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老人,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起居。
后来我和护士一起帮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将老人送进病房后,我面对着反应迟钝的老人心中想到:“残酷的现实和命运或许终将会在老人离开后摧垮这个家庭,而我却并不能做什么。”
现实之中是否有着大量的类似家庭呢?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