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一生不会遇见几个烂人呢?”美小护的话又让我想起了那个扬言要揍我的人。
两年前的一个午后,急诊室窗外的梧桐树上知了在欢快的歌唱着。
一位17岁的高中女生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室,可是这位女生并不愿意说一句话。类似的情况我遇见过很多次,中国的孩子来就诊的时候大多显得很腼腆,不仅不愿意说话,甚至不愿意和医生进行任何交流。
我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还是教育的缺失,但是我也遇见过很多次年轻的外国患者,这些国外青少年在面对医生的时候很健谈,能够将自己的情况说的很有条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一次在接诊这些的患者时我的内心都有一万种冲动:如此腼腆的性格又怎么能够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呢?
陪同高中女生来看病的爸爸怒气冲冲的对她吼道:“有什么不舒服对医生说呀!”。
原来这位患者从两天前就开始出现间断性头痛,甚至不能够正常看书学习。刚发病的时候以为忍一忍就可以了,但是这种症状却持续了两天没有缓解,于是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
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我判断患者可能是单纯的偏头痛发作,于是建议患者回家休息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但是,患者的爸爸的焦急的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是给她挂点消炎药吧,好的快一点!”。
这位爸爸口中的消炎药其实指的是头孢等抗生素,和他一样,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二是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三是认为输液效果要比口服更好更快!
“孩子的病情暂时不需要使用“消炎药”,缓解考试的压力,口服一点药物,休息后大多数都可以缓解的。输”消炎药”对这种病情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我尽量耐心的向家长解释着。
可是这位火爆脾气的爸爸根本听不进我的意见:“明明有头痛,为什么不能用“消炎药”?”。
让我苦笑不得的是,在我向他解释了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之后,他却更加的糊涂了,并且更加坚定的要求使用头孢输液治疗。
正当我们纠缠不清的时候,一位等候看病的老太太出来解围:“医生不让用,肯定是为你好。现在电视上不是说了,消炎药不能用太多,不然以后就没有药可以用了!”。
在众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带着女儿离开了诊室。但是不久之后他的话却又在急诊走廊里回荡了起来:“现在的医生真无德,连消炎药都不会用,还又脸当医生,真应该把腿打断!”。
其实类似这样泄愤的语言在急诊室经常可以听见的,只有他们没有当面威胁,一般我都是当做听不见的。
事后我对美小护说:“他以为我听不见呢,其实我是不想和他一般见识罢了!”。
美小护却笑呵呵的回答我:“他就是想让你听见!”。
偏头痛的诱因有很多,对于青少年来说除了有遗传因素作用其中之外,大多数都是因为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和来自家庭情感纠纷的困扰所致。
中国的家长在乎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不仅对孩子的内心健康不够重视,而且自己的一些决策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一味要求使用抗生素,比如对医生的出口不逊等等。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我的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支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