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 反对医暴
  • 版权申明
  • 病例分析
  • 关于作者

Month: 八月 2018

只因第一时间做了这件事,他们又活了!

2018年8月25日 / 1 Comment

先说两个恐怖故事,未成年人不宜阅读!

我上初一那会,每天都要经过一片玉米地。那个时候,我也不好好读书,每天就想着如何逃学玩耍。

某一天,我和小伙伴逃学出来,神使鬼差的进了一片玉米地。

“啊”队伍最前头的小伙伴突然发出了一声尖叫,然后便呆呆的站在了那里。

被甩在队伍后面的我们还以为小伙伴是遇见了毒蛇之类的动物,于是便披开荆棘奋勇上前。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恐怖至极的场面:一个中年妇女倒在了玉米地里,脖子处已经呈现黑乎乎的一片。

一根电线正悬挂在她的脖子上,从表面上看并无任何特异之处

头脑空白几秒钟之后,大家下意识的撒腿便跑。

直到回到学校之后,才稍稍镇定下来并将此事告知给了老师。

最后老师如何处理该事件我已经没有了印象,反正经历过此事之后我便很少逃学,更加不会轻易进入玉米地、树林之类的地方。

后来仔细想来,一定是大风过后电线脱落,而死者正好因为接触了脱落的电线而触电身亡。

还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15岁那年暑假,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只将我一人留在了农村老家。

虽然只是15岁的少年,但我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比如饲养鸡、鸭、狗等牲畜,最重要的是要伺候庄稼。

我们那里的庄稼只有水稻和小麦,暑假的时候种植的正是水稻。

有过生活经验的人们都知道,伺候水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田里要有水。

为了保持水稻田里的蓄水,便不得不时常用抽水机将池塘之中的水抽进田里。

那个时候流行的是一种轻型的电动抽水机,像我这样的少年便可以轻易的将电动抽水机扛到田间地头。

将电动抽水机固定好之后,用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电线连接家中的电源插座,然后便可以工作了。

这项工作看似容易,实则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十分容易触电。

那一年,村里有一位兼职理发匠的大叔便因此去世了。

为了节省时间,他事先将电源插头在家中插好,然后方才将电线捋顺至田头放置电动抽水机的地方。

只知道他光着脚和上半身倒在了田埂上,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焦糊味。具体触电身亡的过程我并不清楚,因为独自在家的我直到事发第二天才得知消息。

我说这两个故事的目的很直白:触电事件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生,这种隐患甚至就潜伏在你我的身边。

起死回生!真实故事告诉你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为此,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番。

汉中新闻在2018年6月2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汉中6旬女子与儿子儿媳上山游玩 遭私设电网电击身亡》的文章。

文章中说:7月20日,为了乘凉避暑,死者同家人一起前往双溪镇赖家寨遗址游玩。在晚上八点钟左右,游玩途中的死者突然倒地。通过手电筒发现死者身边是一根电线,旁边还有架起的竹竿。慌忙之中的家人四处寻求帮助,直到40分钟之后才返回事故现场。

2018年5月30日网易新闻有这样一则报道:《东莞男子出租屋洗澡被电击身亡 家属索赔50多万》。

文中提到:2017年5月,袁某从梅州来到东莞,借住在老乡陈某位于茶山镇的出租屋内。6月的某天,袁某在出租屋内使用热水器洗澡时,发生触电,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4月2日,搜狐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宝宝舔充电头被电击身亡真相》。

文中介绍了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犯下的错误:“跟平时一样,妈妈去厨房做饭!!把宝贝独自放在房间里玩耍,小孩调皮,对手机充电器产生了兴趣!这时充电器还是连接电源的,孩子刚开始只是用手甩来甩去的,后来就开始用舌头舔来舔去!小孩好奇地用舌头舔到了充电的末尾处!!瞬间悲剧发生了!小孩口部直冒烟!!全身瞬间成了焦状!当母亲做完饭回到房间时,已经晚了!!

类似这样的新闻其实还有很多,如果你够仔细的话,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共同点:死者从发生触电心跳呼吸骤停到被及时抢救都有比较漫长的过程。

这也是我要发布本文的唯一原因:对于触电后心跳骤停的患者,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几则新闻报道:

2017年8月30日,网易新闻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小伙触电半小时后复活:父亲就地做心肺复苏》。

一位21岁的在读大学生,假期帮助家人干活,却突然倒地不醒。

随机小伙的父亲便及时为他做了心肺复苏,并且第一时间寻求帮助送往医院。

20分钟后小伙被送至医院时,全院30多名医生正在急诊室旁准备参加医院的一项工程启动仪式,这为小伙的急救赢得了时间。

30多名内、外科医生全力抢救,静脉切开、抗休克等急救措施全都用上,十多分钟后,小伙的呼吸和心跳逐渐恢复。

新浪湖北在2016年8月13日以《触电男子心跳骤停 医生一路进行心肺复苏奇迹复活》为题报道了类似的一则故事。

一名装修工人在作业是不幸被220V的电流击倒,随机肢体抽搐、昏迷不醒继而心跳呼吸停止。工友们发现后随机切断电源,寻求帮助。急救医生第一时间赶到,一路心肺复苏将其送进医院。

送进医院时患者口唇紫绀、四肢冰凉,左手食指为电击伤入口,右胸部为出口,两处均有一“绿豆”大电灼伤口。医院立即抢救,1小时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

中国新闻网在2017年10月26日发布了题为《男子触电心跳骤停 护工路遇大喊:我来心肺复苏》的文章。

一位刚从医院下夜班回家的护工师傅,途径集市时发现了一名因为触电而心跳呼吸骤停的男子。虽然当时围了很多人,但却只知道用掐人中这种方式来解救。

护工师傅立刻挺身而出,阻止了家属错误的急救方法,为患者做了十多分钟心肺复苏。十多分钟后患者便恢复了心跳呼吸,紧接着被送进了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医院里这位护工师傅的主要工作就是运送手术室和急诊科病人,他说:

“几乎每天,我都能看到医生如何急救病人,什么样的病人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我都记在心里,没想到临场运用时还真起了作用。”

类似这样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同样有很多,患者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被早期、及时、高效的进行了心肺复苏!

起死回生!真实故事告诉你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而,近期我和同事们也经历了一场这样见证奇迹的大抢救。

7月27日中午13点30分钟,一位年轻24岁的小伙在安装线路时不幸触电从5米高空坠落。

坠落后的患者随机昏迷不醒,继而心跳呼吸停止。

幸运的是此时刚好有一位不知姓名的医务人员路过,他挺身而出立即为小伙施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寻求帮助。

13:42时120赶到现场,从这位热心医务人员手中接过患者,一路不间断的心肺复苏赶往医院。

13:45时患者被送进抢救室,我的同事接诊了患者。

此时,患者依旧没有任何生命体征,甚至已经瞳孔放大。从临床的角度来判断,患者已经死亡。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不仅是因为这是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是因为医者仁心我们从不轻言放弃。

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电除颤、复苏药物等一系列措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我们不相信奇迹,但我们却从不轻易放弃!

我们知道总是去安慰,但我们从来都在努力!

终于,在一系列的努力之下,皇天不负有心人,死神也望而却步!

14:05,抢救成功性显现,患者开始出现自主心跳呼吸!

但,这只是抢救成功的第一步。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我们要挽救的不仅是患者的生命,还有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因为对于患者来说,受损的不仅只是心脏,还有长期缺氧的大脑等全身各个重要脏器!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如果大脑缺氧时间超过10分钟就可能会发生脑死亡!

紧接着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在重症监护病房同事们的努力下,患者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正在逐步康复!

以上这些因为触电而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为什么能够被成功抢救?

起死回生!真实故事告诉你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我有着深刻的体会,而且我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来说,大多数人在被送进医院后,心肺复苏等抢救可能只是在宣布死亡前的一种仪式。

因为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因为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因为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

这样的例子我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我遇见了太多!

有人将心跳呼吸骤停当做昏迷,有人只给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掐人中,有人只知道给拍打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肘关节、有人在发生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既不做急救也不呼叫120……

有人说每一场死亡都有着精心谋划的过程,每一个悲剧都是人为的结果。

通过以上来自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我要说:在每一场抢救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系列看似巧合的“奇迹“!

如果不是有人能够及时判断出患者已经心跳呼吸骤停,如果不是有人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心肺复苏,如果不是120及时赶到持续心肺复苏,如果不是有着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的强大技术支持,如果不是家属能够全力配合,如果不是医务人员的坚守,如果不是患者本身有着年轻心脏,便不可能有奇迹的出现,也不可能有着这样幸运的结果。

在阅读了以上这些故事之后,你有着怎么样的感受?

我想我们应该有着这样的认识:

1、触电事故经常发生,生活中我们应该有防范触电意外事件发生的警惕性。

2、发现他人触电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抢救,而是切断电源,避免更多人受害。

3、学会心肺复苏,能够早期、及时、高效的为因为触电而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不要认为自己可能不会遇上这种事情,如果人人都抱着侥幸心理,如果人人都不会心肺复苏,某一天你突然倒下了又该怎么办?寄希望于围观群众为你掐人中吗?

4、第一时间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比如120急救服务、取AED等等。

关于正确的心肺复苏有很多内容,简单的文字很难让人理解。

如果想初步了解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在视频网站中搜索著名急救专家贾大成的心肺复苏教学视频,是免费的。

注明:这不是广告。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作者简介: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内科医生。2015/2016/2017年度优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支多巴胺(ID:last-dopamine)。版权、合作、投稿联系邮箱:last-dopamine@foxmail.com

Posted in: 健康科普 Tagged: 心肺复苏, 触电
1 2 … 10 下一页 »

搜索更多科普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

常用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休克 低血糖 冠心病 医生 医院 发热 呼吸困难 咯血 咳嗽 坐月子 外科风云 头痛 孤寡 小龙虾 异物 心房颤动 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急性阑尾炎 急诊 抢救室 护士 拍打拉筋 拍打拉筋疗法 晕厥 暴力伤医 横纹肌溶解 母亲 窒息 糖尿病 肺炎 肺癌 胃癌 胃穿孔 胃肠炎 胆囊炎 胶质瘤 胸腔积液 脑出血 腹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 阑尾炎 骨折 高血压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不要死,也不要痛苦的活!

支持原创,从我开始!

分类目录

  • 付费阅读
  • 健康科普
  • 医学人文
  • 拍打拉筋
  • 问答精选
  • 闲话昼夜

近期文章

  • 10栋房子和7个儿子,哪个更重要?
  • 江凤林,不是一个人名字,而是所有人的名字!
  • 抢救室里,医生三次拒绝他,真相让所有人泪目!
  • 8岁女孩头晕后送医死亡,尸检真相值得所有人深思!
  • 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文章归档

  • 2018年十月
  • 2018年九月
  • 2018年八月
  • 2018年七月
  • 2018年五月
  • 2018年一月
  • 2017年十二月
  • 2017年十一月
  • 2017年九月
  • 2017年八月
  • 2017年七月
  • 2017年六月
  • 2017年五月
  • 2017年四月
  • 2017年三月
  • 2017年二月
  • 2017年一月
  • 2016年十二月
  • 2016年十一月
  • 2016年十月
  • 2016年九月
  • 2016年八月
  • 2016年七月
  • 2016年六月
  • 2016年五月
  • 2016年四月
  • 2016年三月
  • 2016年二月
  • 2016年一月

近期评论

  • 4585_5360发表在《只因第一时间做了这件事,他们又活了!》
  • FROYO发表在《就算百般否认也无济于事,肺癌的事实必须面对》
  • 姜辰发表在《咯血200毫升,要求医生开药不超过100块钱!》
  • 东不正发表在《20岁女性,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就诊,医生差点中招!》
  • 森纯博客发表在《20岁女性,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就诊,医生差点中招!》

功能

  • 登录
  • 文章RSS
  • 评论RSS
  • WordPress.org

搜索更多科普内容

分类目录

  • 付费阅读
  • 健康科普
  • 医学人文
  • 拍打拉筋
  • 问答精选
  • 闲话昼夜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近期文章

  • 10栋房子和7个儿子,哪个更重要?
  • 江凤林,不是一个人名字,而是所有人的名字!
  • 抢救室里,医生三次拒绝他,真相让所有人泪目!
  • 8岁女孩头晕后送医死亡,尸检真相值得所有人深思!
  • 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文章归档

  • 2018年十月
  • 2018年九月
  • 2018年八月
  • 2018年七月
  • 2018年五月
  • 2018年一月
  • 2017年十二月
  • 2017年十一月
  • 2017年九月
  • 2017年八月
  • 2017年七月
  • 2017年六月
  • 2017年五月
  • 2017年四月
  • 2017年三月
  • 2017年二月
  • 2017年一月
  • 2016年十二月
  • 2016年十一月
  • 2016年十月
  • 2016年九月
  • 2016年八月
  • 2016年七月
  • 2016年六月
  • 2016年五月
  • 2016年四月
  • 2016年三月
  • 2016年二月
  • 2016年一月

近期评论

  • 4585_5360发表在《只因第一时间做了这件事,他们又活了!》
  • FROYO发表在《就算百般否认也无济于事,肺癌的事实必须面对》
  • 姜辰发表在《咯血200毫升,要求医生开药不超过100块钱!》
  • 东不正发表在《20岁女性,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就诊,医生差点中招!》
  • 森纯博客发表在《20岁女性,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就诊,医生差点中招!》

功能

  • 登录
  • 文章RSS
  • 评论RSS
  • WordPress.org

Copyright © 2019 多巴胺.

Me WordPress Theme by themehall.com